課程說明
先決條件
-
此外,為確保課程的品質、與收穫,參與者最好擁有以下的先備知識、技能:
-
了解如何使用基礎的電腦與網路操作、以及試算表的使用。
-
對於地理與生物多樣性資訊有基礎的認識,如:了解地理和地圖之概念、知道基礎的分類學與命名規則。
-
願意將相關訓練教材根據當下所處之脈絡進行修改,並同時不改其教學價值,藉此將工作坊學習到的知識推廣給計劃中的工作夥伴、協作者。
-
良好的英文能力。在此雖然我們努力提供其他語言的材料,但相關說明、影片仍會是英文。
-
學習目標
-
學習生物多樣性資訊的基礎、與關鍵概念(特別是生物多樣性數位資料的管理)
-
了解達爾文核心標準(Darwin Core Standard)的架構、與其組成內容
-
了解規劃生物多樣性資料數位化專案的不同階段,並學習如何據此應用到實際專案之上
-
審視資料流通策略,來評估潛在的差距、效率低下之處及遇到的陷阱。
-
能為特定機構規劃專屬的資料流通策略
-
學習分辨資料型態,及如何最有效地透過現有的軟體、工具、技術來獲取相關資訊
-
練習使用針對生物多樣性資料獲取而設計的軟體工具,並從中建立生物多樣性資料
-
建立資料品質的概念,並初步了解資料標準化、驗證、清理的相關工具介紹
-
學習以軟體工具評估一生物多樣性資料集的易用性
-
練習使用相關的資料清理工具
-
了解如何使用GBIF 資料整合發布工具(GBIF’s Integrated Publishing Toolkit, GBIF IPT)來將生物多樣性資料公開發布
-
定義欲發布之生物多樣性資料中的資料主類型、副類型
-
選擇適當的延伸資料集(extensions)形式,並在GBIF 資料整合發布工具上發表資料集
-
協助他人規劃、獲取、管理及發布生物多樣性資料
認證
當您完成課程並通過認證作業測驗後,便有機會獲得官方的相關認證。認證將以 Open Badge 呈現,詳情請見Assessment and Cer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