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跨國鱗翅目採樣

use case 2 Papilio machaon
Papilio machaon Linnaeus, 1758 observed in Israel by עומר וינר (licensed under CC-BY-NC 4.0)

此敘述是為生物多樣性資料流通課程的實作練習而開發,練習概念和內容由 Alberto González-Talaván 基於 Alberto González-Talaván、Danny Vélez、Larissa Smirnova、Laura Russell、Mélianie Raymond 和 Nicolas Noé 的先前工作發展而成。這是一個虛構的場景並僅供教學使用。

描述

國際蝴蝶愛好者協會( International Butterfly Amateur Network,IBAN)自2009年起提供各國業餘觀察團體來記錄蝴蝶(鱗翅目)出現資料的框架。廣大的業餘觀察者網絡使用基於 Pollard walks 的標準協議來收集這些資訊,並將紙本記錄寄送至各國辦事處。部分辦事處將這些資訊數位化為試算表,但其他辦事處因缺乏人力而將紙本記錄寄送至 IBAN 進行處理。IBAN 根據這些國家會員提供的目擊資料製作年度報告,包含更新分布的地圖和部分重要物種的族群趨勢分析。

IBAN 總部主要由志工組成。隨著公民科學日益普及,以及大眾對蝴蝶這種迷人生物的興趣與日俱增,每年收到的資料量持續增加,紙本資料表在尚未數位化的情況下快速堆積。IBAN 指導委員會正試圖找出一個更有效率且靈活的工作流程來建立數位資料,因為他們希望開始定期在線上發布這些資料。他們也想要開始處理志工們已經用手機和平板等行動裝置拍攝的數位照片。他們最終目標是提升網路知名度,並加強與地方及區域政府的合作,以影響相關國家的鱗翅目保育政策。

目前 IBAN 與收集資料的業餘愛好者之間並沒有正式協議來規範資料的使用方式。指導委員會擔心,當他們開始在線上發布資料時,會需要將相關規範正式化。

資料收集

建議的調查方法——穿越線調查法(Pollard walks)——是基於 300 到 600 公尺長的穿越線,每 50 公尺被分為一個小段,而每條穿越線只涵蓋單一棲地類型。

在每次調查中,穿越線調查員需要計算在穿越線兩側 5 公尺範圍內所有可見的鱗翅目物種,其中特殊行為(如:產卵或吸蜜)以及發育階段(如:幼蟲或卵)也都需要記錄。

對大多數國家而言,這些調查活動從每年十月初到次年六月底,每兩週進行一次。

目前相關的品質管理機制已經建立完成:每筆回報的出現紀錄都會被標記為「待核准」。在特定的分類學專家驗證後,紀錄狀態才會改為「已核准」。在非正常季節或分布區域發現的物種會被標記進行額外驗證。

穿越線調查開始時會記錄當天的時間和天氣狀況,並沿著穿越線記錄看到的每個物種的個體數量。未能辨識的物種則依照科別或預先定義的二到三個相似物種組合來計數並記錄;在 5 公尺範圍外看到的蝴蝶則記錄為「額外 + 最近區段編號」(例如:5-extra)。穿越線調查結束時間也會被記錄。

類比(紙本)資料收集範例:

use case 2 lepidoptera analogue

數位資料描述

部分國家辦公室使用志工團隊來數位化紙本紀錄並製作數位試算表。這些試算表非常簡單,共包含三個資料表:第一個記錄與調查活動相關的資訊,第二個記錄天氣狀況,第三個記錄業餘愛好者觀察到的物種與個體數量。

use case 2 lepidoptera digital 1
use case 2 lepidoptera digital 2